技術文章
Technical articles
熱門搜索:
DLSB-5/20低溫冷卻液循環泵
DLSB-5/10低溫冷卻液循環泵
MR Hei-TecHeidolph磁力攪拌器丨價格
DLSB-10/20低溫冷卻液循環泵
Hei-VAP Core HL/G3旋轉蒸發儀
德國Huber CC-K6低溫恒溫循環槽
PC 3001 VARIO select變頻化學真空系統
Minichiller 300 OLÉ德國huber循環制冷器
MZ 2C NT無油抗腐蝕隔膜泵
德國Heidolph Hei-FLOW Advantage 01蠕動泵
德國Titramax 101臺式振蕩器
VACUUBRAND化學隔膜泵MD 4C NT
MR Hei-Standard德國Heidolph磁力攪拌器
Biotage全自動氮吹濃縮儀TURBOVAP LV
進口化學真空系統-MZ 2C NT+AK+EK
Biotage Pressure+ 96孔正壓固相萃取儀
更新時間:2020-10-15
點擊次數:3858
(1) 不能在前級泵工作時(前級管道接通) 和真空室處于真空狀態時將渦輪分子泵停掉,否則將會使油蒸汽迅速從前級管路返流到泵的清潔端。
(2) 分子泵系統在停機充干燥氣體前,一定要先將分子泵冷卻水關閉,且要從泵的高真空端充氣。決不能從泵的前級管路進行充氣。
(3)選擇抽氣系統前級泵的大小時,應使渦輪分子泵的前級保持在分子流狀態下。
(4)不能讓渦輪分子泵在低于額定工作轉速下運轉。
(5)分子泵入口應裝設防護網,以避免異物進入泵內損壞泵轉子和定子葉片。
盡量避免頻繁啟停
分子泵在勻速工作時,轉子葉片僅受到離心力的作用(真空下阻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計),即遠離軸心的方向的拉力;而在加速和減速的時候,葉片還受到轉動切線方向的力,相當于對葉片進行彎折的力。顯而易見,對葉片進行彎折對其疲勞壽命的貢獻更大。
另外,分子泵在加速時功率較大,內部發熱比較嚴重,頻繁的啟停(兩次啟動間隔<30 分鐘)會造成熱量累積,使分子泵內部的溫度過高,加劇軸承磨損。
根據工藝條件選擇適當的冷卻
分子泵的冷卻方式有三種:自然冷卻、強制風冷和水冷。300 l/s 以下的分子泵,在沒有氣體負載的情況下,可以采用自然冷卻;較大的分子泵或者有一定的氣體負載時,需要選擇強制風冷(風扇冷卻);對于有些負載很大的應用(比如CVD),或者不方便使用風扇的環境(如輻射環境),需要采取水冷。
| 技術規格 | ||||
| 抽速 | ISO 100 K/CFF 6”/ISO 160 K/CFF 8” | |||
| N2 He H2 Ar | 250 L/s 255 L/s 220 L/s 250 L/s | |||
| 大氣體流速 | ||||
| N2 | 250 SCCM | |||
| 壓縮比 | ||||
| N2 He H2 Ar | > 1 × 1011 > 1 × 108 1.5 × 106 > 1 × 1011 | |||
| N2 大前級耐壓 | 12 mbar | |||
| 極限真空(使用推薦的前級泵) | < 1 × 10 -10 mbar (< 1 × 10 -10 Torr) | |||
| 抽氣口法蘭 | ISO 100 K、CFF 6”、ISO 160 K、CFF 8” | |||
| 前級管道法蘭 | KF16 NW(KF25 — 可選) | |||
| 轉速 | 60000 rpm(1010 Hz 驅動頻率) | |||
| 啟動時間 | < 3 分鐘(使用軟啟動時更長) | |||
| 推薦的前級泵 | 干泵:IDP-3(無氣流)、IDP-7、IDP-10, 機械泵:DS102、DS302 | |||
| 運行位置 | 任意位置 | |||
| 運行環境溫度 | +5 °C 至 +35 °C | |||
| 烘烤溫度 | 抽氣口法蘭極限溫度 80 °C | |||
| 潤滑油 | 良好的潤滑時間 | |||
| 冷卻要求 | ||||
| 風冷 | 自然對流(僅在無氣體負荷的情況下) 加壓空氣冷卻(環境溫度 5 - 35 °C) | |||
| 水冷 | 小流速:50 L/h (0.22 GPM) 溫度:+15 °C 至 +30 °C 大壓力:5 bar (75 psi) | |||
| 噪聲聲壓級 (全速運行時距離 1 m 處) | 41 dB(A) | |||
| 儲存溫度 | -40 °C 至 +70 °C | |||
| 重量 kg (lbs) TwisTorr 305 FS | ISO 100 K 5.84 kg (12.8) CFF 6’’ 8.16 kg (17.9) ISO 160 K 6.28 kg (13.8) CFF 8’’ 10.43 kg (22.9) | |||
| 符合的法規: | EN 61010-1 EN 61326-1 EN 1012-2 EN 12100 EN 50581 機械指令 2006/42/EC 電磁兼容性指令 2014/30/EU 指令 2011/65/EU | |||